等。这个时候工作站与工作站之前就需要更高一层的PLC来进行协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条输送生产线,在A,B,C三个位置有三个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代表三个工位需要进行三种工艺操作,PLC首先控制传送带运动,工件到达工位A,工位A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工件到位了,发送信号给PLC,PLC接收到此输入信号,同时综合其他一些外部信号判断此时工位A的机器人可以开始工作了,则通过PLC输出发送一个信号给机器人A:丫你可以开始干活了,赶紧的。机器人A干完活后,再反馈一个完成信号给PLC:兄弟我的活干完了,你继续。PLC接受此信号后继续开动电机控制传送带把工件运到工位B,重复以上逻辑过程。
实际上,在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机器人本体的价值大致占到了1/3,那么另外的2/3去了哪里?这2/3主要是机器人周边的集成设备和工业软件占据了。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像是一个标准件,要想把工业机器人按照现场实际灵活的运用起来,就需要周边设备和工业软件的配合参与了,工业机器人不是孤立工作的,一个机器人工作站,往往需要外围设备的配合,比如工装夹具、传送带、焊接变位机、移动导轨等等,这些角色相互之间要怎么配合,需要PLC进行协调。
而一个生产线又需要多个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协作,而且生产线还包括其他相对独立的自动化设备,比如AGV小车、自动化立体仓库、喷涂设备、装配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