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温室大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能力作用于温室大棚产业的综合结果。中国温室大棚产业虽然距离智能化的目标还很远,但软件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装备等关键性支撑技术已然丰富,在其他领域应用广泛。选择适当路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效益提升为导向,温室大棚的全程智能化实现可期,对现代农业的提升推动作用也将更为显著。

中国温室大棚智能化发展方向
温室大棚,温室智能,智能中国温室大棚机械化基础薄弱,与智能化相距甚远,应选择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从夯实基础,到重点突破,再达全程智能化的目标。
实现全程机械化是基础
与工业智能化的实现历程相仿,温室大棚机械化、自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条件。当前,应加速适应于各种类型温室设施的专用作业机械设备的开发,加强与工业等其他行业的技术交流,通过交流互通提高开发速度。不仅要开发推广适合日光温室和大棚耕整地温室设施专用设备的问题,而且要重视无土栽培为主的全程化栽培生产作业设备的推进。
突破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是近阶段的重点
就现阶段论,设施生产涉及到的全部环节中,不同环节的经济效率杠杆作用差异很大,差异源于劳动力的使用及人工作业对质量的影响。比如在育苗生产中,嫁接环节、移栽环节、穴盘播种环节使用劳动力密集,且作业水平对产品质量影响大,而包装环节和基质处理环节等所用人工较少。因此,应在调研、测算的基础上,选择从杠杆作用大的环节开始,率先解决关键环节自动化。

日光温室大棚寒流天气的管理措施
北方的冬季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寒流天气,冷害和冻害时常发生,防寒工作必须要做好,倘若管理上稍有怠慢和疏忽,则会引起很大的损失。据测定,辣椒、黄瓜棚内温度降到12℃,西红柿降到10℃,茄子降到5℃的时间若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冷害。因此,应将保温被等覆盖物盖严、压好增强保温效果,必要时,应用电热加温线、火道、火炉等办法加温。因此白天阳光充裕的时候,管理员应该尽早揭开保温被等覆盖物,利用阳光的照射来提升日光温室内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