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涂料喷涂人员作业识别法: 上粉率,工作效率 好的粉末极易喷涂,喷1-3枪就可以将底材盖住,二次回收粉少,工作效率高。 差的粉末不好上粉,喷3-5枪才可将底材盖住,二次回收粉多,工作效率低。 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喷涂上粉率,掉下来的粉多不多认定。 相同时间产出产品少,二次回收粉多,增加作业人员负担,工作效率低。 粉末涂料烘烤识别法: 有没有烟产生 好的粉末在烘烤过程中没有大量的烟产生。 差的粉末在烘烤过程中有大量的烟产生。 好的粉末原材料没有大量的烟产生,有的厂家拿次的原材料充好材料。 粉末的用量会增加,平方数喷涂不出来,增加使用成本,相同数量的粉末产出的产品少。
目前,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钢铁制品仍占有相对的份额。以钢铁为原材料,制成各种零部件以后,必须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否则,其表面露在大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很快出现腐蚀现象,使零部件逐渐失去其原有功能,最后使整个设备或产品无法使用,造成资源浪费。表面处理技术,包含表面覆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及复合表面处理技术3部分。而在这3部分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表面覆盖技术,在该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涂装工艺,因为该工艺具有质优价廉的显著特点,在满足零部件防腐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传统的涂装工艺仅指喷漆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20世纪80年代起,喷塑工艺作为后起之秀,在我国逐渐进入了涂装领域,且在某些应用领域大有取代喷漆工艺之势。因此,现在我们所指的涂装工艺,包含喷漆工艺和喷塑工艺两部分。
喷塑工艺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喷塑工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由于粉末涂料固化温度一般均在160℃以上,这就限制了其在一些不耐热的产品(如塑料)上的应用;其次由于喷塑工艺绝大多数采用静电喷涂,因此被涂物必须能导电,这就要求被涂物须是金属件,如果是非金属件则表面必须经过导电处理,并且能耐160℃以上的温度;最后,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经济性考虑,喷粉室、烘干室以及前处理槽不可能做得很大,因此大型工件(如列车车厢、桥梁、塔吊等)均不能采用喷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