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技术指标 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种,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份和机械杂质。 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简称斯,CST是厘斯,180CST的意思是180厘斯。 含硫量: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相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闪点:是涉及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有着火的隐患。 水份:水份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凝点,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如果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会使传热性变差。 机械杂质:它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注意事项 燃料油存储之油罐快速加热新技术 油罐局部快速加热器 1、将“涡流热膜换热器”沿储罐径向伸入油罐底部,热媒介质(蒸汽)走管程,油品从壳程内德管间流动,壳体吸油口直接连通罐内介质。 2、在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设温控阀,通过感温探头对油品出口的温度的检测来控制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蒸汽进量,从而确保油品温度的恒定。 换热器采用换热元件——涡流热膜管,保持油品在管间合理流动,热效率是普通换热器的3-5倍,其强化传热机理是:油品流体在内外表面流动时设计成紊流流动,产生强烈的震荡和冲刷作用,流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是紧贴管壁表面的高温油品流体不断更换,隔热层变薄以至破坏,金属表面热量传递加快,流体微观涡流加强,使油品流体内部热扩散强化。不会使贴近管壁表面的流体产生局部高温过热,因此可使油品既得到适当,充分的加热又无结焦分解的可能。既传热量好,又不会阻力很大。 加热特点: 1、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 2、可对油品定量加热,需要多少加热多少。 3、油品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炭化,保证了油品质量及加热器传热效率。 4、油罐内出油口温度高,保证倒出油品流动性。 5、避免了反复对罐内油品进行加热,保证了油品色度、降低了油品处理的成本。 6、使用寿命长,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性能。 7、工艺结构设计先进,保证了油品顺利流出及较好的“抽罐底”作用。 8、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可根据油品的进出温度及倒油流量控制蒸汽进给量。 9、结构紧凑,安装与维修方便,不会因为加热器的安装而影响罐体的安全。与U型管换热器比较,在 同等换热面积情形下:涡流热膜换热器的外型尺寸,仅为U型管换热器外形尺寸的二分之一左右。 10、相对于电加热方式,更安全,加热更温和,对油品品质影响更小。
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粘度适中,燃料性能好,发热量大。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园油本性以及加工方式,而决定燃料油品质的主要规格指标包括粘度(Viscosity),硫含量(Sulfur Content),倾点(Pour Point)等供发电厂等使用的燃料油还对钒(Vanadium)、钠(Sodium)含量作有规定。
欧洲对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园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残余物,或它与较轻组分的惨合物。但在美国则指任何闪点不低于37.8°C的可燃烧的液态或可液化的石油产品,它既可以是残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011,亦称Heavy Fuel 011)也可是馏分燃料油(Healing 011)。在欧美,燃料油一词有时还指家庭取暖燃料油,这种产品相当于柴油馏分。
主要来源为石油,由园油蒸馏、热裂化等过程所得的渣油制得,有时还加入适量轻质馏分油以调整其粘度;也可以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等获得。燃料油广泛用作船舶锅炉、大型低速柴油机、发电站锅炉、玻璃、陶瓷、金属热处理、冶炼等工业的加热过程用的燃料。为节约石油,目前趋向用煤或其他燃料取代燃料油。
燃料油性能要求主要有:
①粘度,反映输送性能和燃料油雾化性能;
②闪点,油品遇明火发生闪火的温度。反映贮存、运输和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③含硫量,反映油品对设备的腐蚀性能;
④沉积物及机械杂质,影响油品的输送,会堵塞油路、过滤器和喷嘴。
中国燃料油按80℃运动粘度(mm2 /s)分级,有20、60、100、200四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