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装卸的基本要求 燃料油的装卸有以下几种形式:铁路装卸,水云装卸,公路装卸,燃料油的装卸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 必须通过专用设施设备来完成 燃料油的装卸专用设施主要有:铁路专用线和油罐车,油码头或靠泊点,油轮,栈桥或操作平台等;专用设备主要有:装卸油鹤管,集油管,输油管和输油泵,发油灌装设备,粘油加热设备,流量计等。 ② 必须在专用作业区域内完成 燃料油的装卸都有专用作业区,这些专用作业区通常设有隔离设施与周围环境相隔离,且必须满足严格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要求,对人员的进出特别是非作业人员的进出有较严格的检查需要。在我国广东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燃料油的交收有80%左右是采取过驳方式,即船与船交收的方式,过驳方式必须在特定的水域进行。 ③ 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 燃料油的装卸作业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熟悉装卸设施,设备的性能,结果和使用要求,有一定的消防知识和应变能力。 ④ 装卸的时间和速度有较严格的要求 由于燃料油的装卸需要占用专用设施设备,占有的时间成本较高,燃料又在装卸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对天气,气温,泊位水深等也有一定的要求,故一般对装卸时间和速度要求比较严格。 燃料油的主要用途 燃料油在工业中主要被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主要涉及以下行业: 行业一:电力行业,其中主要的用途是发电、供热、锅炉点火以及助燃等。就发电用燃料油来说,我国的各个电网的发电用量差别非常大,其中利用燃料油发电的主要地区是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而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较发达,但与其它地区相比,对我国发电所使用的主要煤炭资源而言却相对缺乏,或者其煤电的发电成本明显高于其它省份。这也是导致这些地区发电油耗较大的主要原因。 行业二:钢铁冶金行业,主要用于轧钢、耐火、发电等工序。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单位产品(吨钢)耗油量逐年下降,目前已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法国等国家比我国高。 行业三:建材工业,燃料油消耗每年在500万—60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生产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玻璃纤维。 行业四:化工行业,燃料油作原料的约有2/3。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石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运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库温不得超过25℃。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有色透明液体,挥发 相对密度(水=1):0.95—0.98 相对密度(空气=1):1.59-4 燃烧热(kj/mol) :30000—46000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等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柴油机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温 禁忌物: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不能发生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话碳、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