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断” 防汛必备!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巡查堤防排险情
防汛期间,堤防作为抵御洪水的 “第一道防线”,其巡查排查的及时性与精准性直接关系到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当 “断水、断电、断路” 的 “三断” 困境突袭 —— 堤防周边道路被洪水浸泡成淤泥滩、巡查设备因断电无法启动、饮用水短缺导致巡查人员难以持续作业,传统堤防巡查装备往往陷入 “进不去、查不了、撑不住” 的被动局面。而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 “冀虹?”WX-(8x8)型防汛抢险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凭借 “全地形巡查 + 模块化载装 + 稳定续航” 的核心性能,成为 “三断” 场景下堤防巡查排险的 “必备利器”,让防汛防线始终 “无死角、不断档”。
“三断” 场景下的堤防巡查,从来都是 “步步难”。文档中提及,防汛期间堤防周边常呈现 “水陆交错、地形破碎” 的复杂状况:有的堤防段因雨水冲刷导致巡堤路坍塌,形成 “断路”,传统巡查车一踏入周边的淤泥滩就陷车,只能靠巡查人员徒步跋涉,深一脚浅一脚地排查,效率极低;有的区域因洪水倒灌形成临时水域,冲锋舟虽能涉水,却无法在堤防堤顶与滩涂间灵活切换,难以近距离检查堤身裂缝或管涌;更关键的是,“断电” 会让便携式测渗仪、探照灯等巡查设备 “哑火”,夜间巡查或深水区排查时,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发现隐蔽险情。此前某次强降雨防汛中,某堤防段因 “断路 + 断电”,传统巡查队花了 3 小时才走完 2 公里堤防,还遗漏了一处水下管涌隐患,而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到场后,仅用 40 分钟就完成了同段堤防的全面巡查,还通过车载设备精准定位了管涌点,及时组织了抢险。
这款全地形车能成为 “三断” 防汛巡查的 “主力”,核心源于其针对堤防环境设计的全地形通行性能,每一项亮点都精准破解巡查痛点。从动力与驱动来看,它搭载美国科勒(Kohler)4 冲程 OHV V-Twin 空冷型 747cc 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23 马力(16 千瓦)的强劲动力配合 8 轮驱动系统,能轻松碾过堤防周边的碎石堆、穿越过膝深的淤泥区,即便面对堤坡的陡坡路段也能稳步攀爬 —— 区别于传统巡查车依赖平整巡堤路的局限,它无需预设通道,可直接沿着堤身、滩涂灵活穿梭。更关键的是其特制 “鸭蹼式” 轮胎,文档明确该轮胎胎牙深度达 25mm,在淤泥与湿滑堤面上的抓地能力比普通轮胎提升 3 倍,避免打滑;若遇到堤防周边的积水区,轮胎还能化身 “船桨” 划水推进,水上时速达 5-12 千米 / 小时,无需停车切换模式,实现 “从堤顶陆地到滩涂水域” 的无缝衔接,让巡查范围覆盖传统装备无法触及的 “水陆盲区”。
在堤防巡查的 “载装与续航” 需求上,该车型的模块化设计与可靠性能更是贴合防汛实际。文档显示,其陆上载重达 454 千克,可灵活搭载堤防巡查所需的测渗仪、裂缝检测仪、应急探照灯等设备,后仓固定结构稳固 —— 即便在颠簸的堤坡或波动的水面,设备也能保持稳定,避免因晃动影响检测精度;同时,车辆配备 12V 电源接口与 USB 接口,可直接为巡查设备供电,彻底摆脱 “断电” 对设备使用的限制,即便在无外接电源的偏远堤防段,也能保障巡查设备持续工作。某次夜间堤防巡查中,该车型搭载的探照灯照亮了 30 米范围内的堤身,巡查人员通过车载测渗仪快速检测出 2 处渗漏点,而传统巡查队因断电只能靠手电筒照明,不仅视野受限,还多次漏检隐患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车型的防护与耐用性设计,为 “三断” 防汛巡查提供了持续保障。文档提及,车身采用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全密闭结构耐碰撞、抗泥水侵蚀,即便在巡查中遭遇堤坡滚落的石块或水中漂浮的杂物,也能保护车身与设备完好;TS 三重封闭设计确保车辆部件不受洪水与淤泥影响,延长连续作业时间;OBD“6+1” 发动机故障自动诊断系统,通过 “发动机钥匙第一档连续波动三次后归位,集成仪表盘连续闪灯六次停一秒再闪一次” 的检测流程,可实时排查动力故障,避免车辆在偏远堤防段 “抛锚”,确保巡查任务不中断。此外,其低地面压强设计(搭配橡胶履带时仅 4.6kPa)能平稳驶过堤防周边的松软滩涂,既不会陷车,也不会因自身重量破坏堤防植被与堤身结构,兼顾巡查效率与堤防安全。
从泥泞的堤坡到积水的滩涂,从断电的夜间巡查到断路的偏远堤段,河北五星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始终以 “不怕阻、能深入、查得准” 的特性,成为 “三断” 防汛期间堤防巡查的 “可靠伙伴”。它不仅打破了传统巡查装备在 “三断” 场景下的局限,更以 “全地形覆盖 + 设备适配 + 稳定续航” 的优势,让堤防排查 “无死角、无延迟”,及时发现并排除险情,为筑牢防汛防线提供了硬核支撑,真正称得上是 “三断” 防汛的必备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