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决堤 “断路”!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快速切换水路救人
当大坝决堤的警报响起,汹涌的洪水瞬间冲毁堤坝周边道路,原本的防汛通道变成 “泥浆河”,农田化为 “沼泽区”,村庄被积水围困 ——“断路” 不再是简单的路面中断,而是 “水陆交错、地形破碎” 的复合型困境。传统装备在此刻往往束手无策:越野车陷在半米深的淤泥中无法动弹,冲锋舟需从数公里外的码头搬运、充气,等抵达现场时,被困群众可能已被洪水逼近屋顶。而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 “冀虹?”WX-(8x8)型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凭借 “水陆无缝切换 + 全地形通行” 的硬核性能,成为大坝决堤中打通 “生命通道” 的关键力量。
大坝决堤的核心难点,在于 “地形瞬息万变” 与 “时间极度紧迫”。文档中明确提及,此类场景下 “断路” 呈现三大特征:一是道路被洪水选择性冲毁,部分路段残留碎石与断树,部分区域完全被水淹没,形成 “陆地障碍 + 水域阻隔” 的混合地形;二是洪水裹挟泥沙形成流动淤泥,车辆一踏入便可能下陷,传统车的重型底盘更是 “雪上加霜”;三是水位持续上涨,被困群众的安全窗口不断缩小,装备必须 “即到即用”,容不得半点延误。此前某次中小型水库决堤中,传统冲锋舟因需人工搬运至现场,耗时 1.5 小时才完成充气下水,而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到场后,直接从防汛堤驶入洪水区,5 分钟内就切换至水路模式,第一时间将 3 名被困老人转移至高地。
这款全地形车之所以能破解大坝决堤 “断路” 难题,核心源于其针对复杂水陆环境设计的 “快速切换” 性能。从动力核心来看,它搭载美国科勒(Kohler)4 冲程 OHV V-Twin 空冷型 747cc 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23 马力(16 千瓦)的强劲动力配合 8 轮驱动系统,能轻松碾过决堤后残留的碎石堆、推浮的断树,即便在过膝的淤泥中也能稳步前行;而特制的 “鸭蹼式” 轮胎更是关键 —— 文档中强调,该轮胎胎牙深度达 25mm,在陆地上抓地能力比普通轮胎提升 3 倍,避免陷进淤泥;一旦驶入洪水区域,轮胎无需任何手动切换,便能化身 “船桨” 快速划水,水上时速可达 5-12 千米 / 小时,实现 “从堤坝碎石路到洪水区” 的无缝衔接,彻底解决传统装备 “陆地进不去、水上需准备” 的低效问题。
在大坝决堤的 “承载与防护” 需求上,该车型的性能设计同样精准适配。文档显示,其陆上载重达 454 千克、可承载 6 人,水上载重 431 千克、可承载 4 人,能一次性转移多户被困家庭,避免传统冲锋舟 “单次载人少、往返次数多” 的弊端;全车身采用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全密闭结构不仅能防止洪水渗入车厢,还能抵御水中杂物的撞击 —— 某次决堤中,车辆载着 5 名群众穿越洪水时,撞上了漂浮的水泥预制板,因材质耐碰撞的特性,仅轻微震动便继续前行,未对人员造成任何伤害。更重要的是,其低地面压强设计(搭配橡胶履带时仅 4.6kPa)能让车辆平稳驶过决堤后的松软滩涂,既不会陷车,也不会因自身重量加剧堤坝周边土壤的坍塌风险,兼顾效率与现场安全。
大坝决堤中 “设备可靠性” 同样关键,该车型的细节性能为持续提供保障。文档提及,其配备 OBD“6+1” 发动机故障自动诊断系统,通过 “发动机钥匙第一档连续波动三次后归位,集成仪表盘连续闪灯六次停一秒再闪一次” 的检测流程,可实时排查动力故障,避免车辆在洪水区 “抛锚”;TS 三重封闭设计确保车辆部件不受泥水侵蚀,即便长时间在洪水中作业,也能保持传动系统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车内配备的 12V 电源接口还能为对讲机、充电,确保人员与指挥部联络不中断,在 “断水、断电、断路” 的三重困境中保持信息畅通。
从决堤后的堤坝残段,到积水围困的村庄街巷,河北五星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始终以 “不怕泥、能涉水、快切换” 的特性,打破大坝决堤 “断路” 的封锁。它无需依赖完好道路,不用等待码头条件,既能载着人员深入 “水陆交错” 的核心灾区,又能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至高地,用 “全地形通行” 能力缩短时间、降低风险。在大坝防汛与决堤应急中,这款装备无疑成为了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 “硬核屏障”,真正实现了 “决堤断通路,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