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窃听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是陌生的了,就在大战期间就由窃听的发生,今天一瓦信息技术就可以帮您摆脱窃听困扰。 冷战时期窃听装置 无线窃听 之前无线窃听显得笨拙无比,比如“金脣事件”里苏联为了接收美国大使l馆里窃听设备的信号,就要在大使l馆对面偷偷建一个大型微波接l收器。 但1950年代,无线窃听技术开始大步发展。远程无线窃听设备主要由微型拾音器(即话筒)、微型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池组成。 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久后利用微型电子集成线路研制出一种直径0.25厘米、可以连续工作4小时,能够向20米以外的地方发出信号的无线电传送器。 到了1970年代,无线窃听技术有了新的进步:一是频率提高,超出了普通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二是射频输出功率减小到1~10毫瓦之间,对方难接收到它的信号;三是普遍采用无线电波加密技术和无线遥控工作方式。目前,无线电远程无线窃听设备的已经日臻完善。如美国CCS公司的STG4003微型远程无线l监听l设备,体积仅有10 10 4mm3,重量仅有3克,使用一节1.5伏的纽扣式电池供电,发射距离达200米,可连续工作48小时,远程无线l监听l设备话筒拾音范围为20米。 当年哪些震惊世界的窃听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管在哪里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如果放在今天一瓦可能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哦,今天就让一瓦信息技术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吧! 监视电脑网络 2013年11月23日,荷兰《新鹿特丹商报》(NRC Handelsblad)援引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泄密文件披露称,美国国安局通过特别设计的恶意软件监视包括全球5万多个电脑网络。 《新鹿特丹商报》报道称,泄密文件来自一份2012年的档案,可证明美国国安局向全球5万多个电脑网络中植入恶意软件,用于收集数据。 一旦目标电脑被感染,植入的恶意软件会变成“休眠细胞”,监视人员可以远程控制其启动或关闭。 据报道,此类恶意软件袭l击行动是国安局下属“定制入口行动组”(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s)负责实施的,这个特别机构专门负责侵入外国电脑系统,从1998年就已经存在,有超过1000多名黑l客。
当年哪些震惊世界的窃听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管在哪里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如果放在今天就会得到解决,今天就让一瓦信息技术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吧!
米林小组
2005年7月26日,58岁的韩国前安全企划部(韩国情报机构)负责窃听的“米林小组”组长孔云英在家里自l杀未遂。
“米林小组”成立于1992年,1993年韩国总l统金泳三上台后一度“休眠”,1994年重新开始窃听活动。政坛和商界实力派人物常去的酒店、餐馆,都有“米林小组”的线人,也到处被安装了窃听设备。“米林小组”的窃听报告直送安企部长官。小组对韩国要人进行了大约1170次窃听,窃听对象达5400多人,还自行研制生产了20台手机的窃听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