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该负什么责?责任在哪里? 按照环评法的规定,新建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强度、范围、历时都需要通过环评确定,这里的关键点是对外环境影响的评价,如果新建养殖场项目一不存在生态红线占位,二不存在破坏环境质量底线,三不超越资源利用上线,则环评与新建养殖场会相安无事。不是《董文》所说“环境影响评价是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模式选择、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事实是,在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技术模式和设施建设的选择是计算项目影响环境排污量的依据,本末不能倒置。guo务院刚刚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排污许可证对接,也就是与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质量对接,由于环评是从保障环境质量的要求倒逼畜禽养殖场,实现低排放,恰恰是支持畜禽养殖场走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的低碳循环之路。 《董文》引述guo务院意见,提出规范环评内容,创新种养循环机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等,力推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对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规范环评内容只是外因,创新种养循环机制才是内因,重大意义应在于实现种养循环机制。因此,《董文》列举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费钱且不符合粪便资源特征是环评所为是不恰当的。试问如果养殖场实现了粪便养分综合利用,无外排废水,还会有环评要求吗?还会有排放不达标的环境监督吗?所以打铁还要自身硬,先从养殖场的自身清洁生产做起才是上策。 《董文》指出“创新种养循环发展机制,科学测算土地承载力,实现粪便、有机肥农田利用的科学化”,这是关键所在。由于畜禽粪便天天有,还田肥田不是天天要,guo务院提出制定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方法,实行以地定需,鼓励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将无害化还田利用量作为统计污染物削减量的重要依据,这里就点出了两方面的责任人。一方面是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能力由谁管,另一方面是无害化还田利用量评价标准由谁订,把这两件事办好,再有了财政支持就可能实现有机肥农田利用科学化的百年大计。 可喜的是,农业bu已经提出2020年8亿亩耕地提高有机质0.5%的英明决策,也提出了2020年化肥封顶的目标,如果按《董文》所说能实现现有的未有效处理和利用的15亿吨畜禽全部转化为有机肥,那对于保土、治水都会是大手笔。当前最迫切的是需要关键技术,能出现适应当前农村少占土地、少用人工、少用能源需求的系列创新技术,有效产出有机肥,并适时进入农田,杜绝“建有机肥厂骗补,不见有机肥进田”的现象。 污水处理曝气风机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流量不足 (1) 进口过滤堵塞; (2) 叶轮磨损,间隙增大得太多; (3) 皮带打滑; (4) 进口压力损失大; (5) 管道造成通风泄漏。 解决方法 (1) 清除过滤器的灰尘和堵塞物; (2) 修复间隙; (3) 拉紧皮带并增加根数; (4) 调整进口压力达到规定值; (5) 检查并修复管道。 关于我们: 建污水处理工程和废气处理工程及技术开发;膜分离技术开发;水处理设备的生产、开发;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研究;研究、销售环保设备、环保材料、中水回用设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生产、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涉及前置许可、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销售: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污水处理曝气风机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出水氨氮升高?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现死泥没有了,但出水氨氮也升高了,从15mg/l升高到95mg/l,COD也从450mg/l升高到750mg/l,现在沉淀池浮渣没有了,但就是出水氨氮高,COD高,磷为1.5mg/l,该怎么调整?
回答:
1、这个工艺的话,对脱氮效果较差,反硝化主要靠接触氧化生物膜内部缺氧部分完成,这样的话,处理效果就差了。
2、另外,等你DO出来了,在看看是否合适,没有出来前,先加大曝气量看看。
问题
只是星期天没有生产,但污水处理站一直在闷曝,可是每周的星期一出水都特别的差,而且悬浮物特别的多,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回答:
因为在闷曝的缘故。已经是稳定的系统了,就不需要闷曝了,否则,污泥解絮,出水就会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