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机器人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服务员先在点单系统上输入桌位号,通过系统传到厨房电脑终端,厨师将配好的菜品放在机器人手上的托盘,厨师将顾客的座位号输入到机器人系统后,机器人就会沿着地板设定好的磁感应带,慢慢滑行到顾客身边。 展示过程中,不少协会会员对餐饮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目前在投资餐厅,想引进炒菜机器人,餐厅里一些简单的菜以后就让机器人炒,控制人工成本。”杭州绍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最近到上海、深圳对餐饮机器人考察,主要还是考虑成本问题。 张付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服务员月平均工资3600元,加上住宿、餐补、奖金、节假日福利等费用,一年的成本约为6万元。一台餐饮机器人的成本是6.5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服务员一年的费用,但机器人后续维护成本很低,并且可以使用5-8年。长期使用下来,机器人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今年杭州机器人餐厅可能会增多 张付贺说,去年他们的餐饮机器人销往北京、上海、海口、广州等50个城市,300多家餐厅,但杭州引进餐饮机器人的餐厅屈指可数。 2014年11月,浙江工商大学食堂花6500元购置了一台刀削面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以每分钟150次的频率从面团削出一根根长18厘米、厚12毫米到14毫米的细长面条,并且准确无误地飞进面前翻滚的开水锅里。(详见本报2014年11月28日A09版报道) 2015年2月,滨江江汉路一家叫“圣哗园”的饭店,花14万元引进了一对送餐机器人。机器人主要靠内置的蓄电池工作,每个蓄电池可使用五六年,每天可工作10小时左右。(详见本报2015年2月3日A05版报道) 杭州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叶驰表示:“从餐饮业的发展来看,机器人是一种新的趋势,现在人工成本高,餐饮企业都想节约成本。不过机器人的技术到底怎么样很关键,目前来看机器人似乎更适合快餐类、自助餐类餐厅,还实现不了个性化服务。不过相信未来技术会越来越好,杭州很多餐饮企业也很感兴趣。” 目前在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多达2亿人,养老问题日益严重。而且当前国内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数量每年都在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2033年突破4亿,2050年达到4.83亿。可是面对规模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国内的养老服务和人才却远远跟不上,这个时期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除了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忙于每天的工作,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双方的父母,大批老年人正在面临老无所依的窘境。 移动医疗大潮消褪,智能医疗却开始兴起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批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医疗平台开始涌现出来,但随着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离世,整个移动医疗行业也开始走入了寒冬,在资本热情退潮的态势下,寻医问药、好大夫、就医160等平台也相继传出了转型或者裁员消息。 对于大量的老人而言,移动医疗平台并没有能够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一方面,这些老人们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呼叫医护服务;另一方面移动医疗并没有能够解决当前医护人员相对缺乏的现状。 于是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将目光瞄向了智能医疗设备,一方面通过向消费者出售硬件解决了他们的变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老人以及患者的用户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进行监测、然后收集老人以及患者的生理数据,为专业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服务,从而提升对老人和患者的健康管理,尤其是对于各种身体器官都在逐渐衰退的老人来说,这种智能医疗能够帮助他们并预防疾病突发,进行很好地慢病管理。 而伴随着智能医疗的出现,各种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运用于各类医疗设备,这种碰撞下开始涌现出了各类医疗服务机器人。 一、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主要是为老人以及患者提供身体护理上的服务工作,它又分为两类。 1、家庭医疗护理机器人 家庭医疗护理机器人,通过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内置各种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将药店、医院、医生集合在平台之上。他们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医护服务,如果老人生病了,医疗服务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内置服务联系医生,甚至还可以根据医生的药方找到药店,直接线上购买药品。 在日本,由日本名古屋理研生物模拟控制研究中心开发的RI-MAN机器人,不仅有柔软、安全的外型,手臂和躯体上还有触觉感受器,使它能小心翼翼地抱起或搬动患者,未来这类机器人取代护工去照顾老人或体弱多病者完全有可能。 随着我国肢体残疾人数不断递增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快速释放。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另外老年人由于骨关节、脑卒中等患病风险加大,我国每年脑血病新发患者超过200万人,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当前传统的简单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康复机器人具有个性化、减少人员陪护等优点,使得四肢康复机器人需求大增。 我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起步较早,国内多家公司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实现了样机及产业化推广。与国外进口康复机器人相比,我国本土的康复机器人具有高性价比等优势。由于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高性价比的康复机器人将更适合市场需求,未来将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政策方面,今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系列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提升的带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这机器人太萌了!”客人金小姐兴奋地说,自己以前去过一家机器人餐厅,机器人是钢架结构,模样丑且无法和客人互动,更像是摆设。听朋友推荐来这看机器人,原本只抱着3分期望,没想到超出意料,非常智能的机器人,“可以打8分”。 买机器人是因为招不到工人 “机器人的声音是我们店员录的!”该火锅店负责人梁靠玲表示,店员模仿电影《澳门风云》,给其中一个机器人取名“傻强”。客人点菜后,服务员将菜放到“傻强”端的托盘上,按遥控器上的编号,“傻强”会准确无误地将菜送给该编号客人。 提到请机器人做服务员的初衷,梁靠玲称是无奈之举。火锅店今年年初开业,原本招了6个服务员,谁知年后遭遇“用工荒”,“回来的只有1个”。她看报纸得知上海一火锅店请机器人做服务员,于是她找到机器人公司花14万元买回两个。启用机器人仅一个多月,吸引大批来看热闹的客人,营业额已经翻了一倍。她算了笔账,一个机器人售价7万元,一个服务员年薪约为3 .5万元,请机器人两年后就能把钱赚回来,机器人充4小时电能用8小时,号称使用年限可达10年,还无需提供吃住、加班费等,轨道如果坏了,“直接去五金店买黑色胶带换上就行!” 据悉,该机器人是由昆山一家公司研发制造,广州火锅店的机器人是该公司华南地区做成的生意。考虑到餐饮企业面临用工荒,不少企业未来会转向使用机器人劳动力,该公司去年年底在广州设子公司,专门瞄准华南市场。 广州子公司项目经理徐伟通介绍,公司还生产炒菜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未来会逐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性,比如可以给客人介绍菜式、配合客人表白求婚等。由于担心机器人端热菜或汤水时,不小心烫伤小朋友,目前机器人主要以端冷菜为主。
武汉餐饮机器人,武汉表演机器人,武汉餐厅机器人,潜伏式AGV,牵引式AGV,叉车AGV,迎宾活动机器人,人形表演机器人,各类教学机器人,竞赛机器人以及仿生仿真智能机器人等。
09
09
2021
餐饮服务机器人_服务机器人_武汉服务机器 餐厅服务机器人 送餐服务机器人
来源:[湖北万方宝石材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
手机:15387085799
电话:027-87875799
传真:027-87875799
QQ:279010121
Email:whscgs@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路6068号
品牌:餐饮机器人
价格:面议
元/件
供应地:湖北省武汉市
产品型号:SY1872

